如何从拉新的角度完成用户画像(2)
任何数据我们拿到后都是不能直接使用的,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,数据在通过数据管理平台(DMP)加工之后,会帮助我们获取可视化的分析结果。大数据的价值在于数据的时效性和数据被加工之后的数据结果。当这些结果被经过科学分析和感性聚类之后,价值也才会更大。
数据加工阶段我们可以大致将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大类。
静态信息数据
静态信息数据是指表现用户相对稳定的信息的数据,包括人口属性、商业属性等方面数据。如年龄、性别、所在地域、职业、消费等级和周期等。
动态信息数据
静态信息数据是指表现用户不断变化的行为数据,如浏览网页、搜索商品、发表评论等;
从拉新角度去刻画一个完整的用户画像,它包含了很多个维度,以下几个维度可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:
1、背景:目标人群的基础信息,包括公司、职务、兴趣等;
2、职业信息:重要的工作职责和内容,对目前工作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;
3、触媒习惯:目标人群通过何种途径获取信息;
4、挑战/痛点:面临什么挑战和问题,以及面对这些所表现的反应和情绪;
5、内容偏好:对何种类型的内容、什么样的风格会感兴趣或引起互动;
6、购买过程中的角色:具体目标人群对于他人购买决策产生何种影响;
如果你的产品服务于几类不同客户,那你还需要刻画出多个人群画像来。
第三步,数据建模。
数据建模的过程可以理解成三维效果图渲染过程,白话一点就是把专属特定用户的标签贴给TA,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、具有现实行为“用户”。这个用户可以帮我们清晰揭示其目标,帮助我们把握关键需求、关键任务、关键流程,看到营销必须做的事,也知道营销不该做什么。
请记住,我们的“用户”是由一群活生生的人所组成,而非一堆生硬的没有情感的数据。我们应该尽量将信息精简,构成一个或多个能让营销容易利用的、更富人性化的具体用户行为,如果想达到这些效果,建议你的描述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:
如果把每一次用户行为看成是一次随机事件,可以描述为:什么用户,在什么时间,什么地点,做了什么事。
什么用户:关用户的静态属性。
什么时间:包括时间点+时间长度。
什么地点:用户接触点,包括登陆网址+内容。
什么内容:每个网址(页面/屏幕)中的具体商品内容。如什么类别、品牌、描述、属性等等。
什么事件:用户实际行为,如浏览、添加购物车、搜索、评论、购买、点击赞、收藏等等。
所以,经过你层层分析或聚类之后,你拿到可能是如下的一个画像:
从运营角度看用户画像
用户画像到底能为运营人员做什么?
勾搭小编微信号:7991322,加入实战人运营牛官方社群,做运营的牛人都在这里了!
本文《如何从拉新的角度完成用户画像(2)》发表于运营牛网,转载请注明出处!
原文链接:http://yunying.shizhanren.com/2016/laxinyonghuhuaxiang.html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!如对本文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沟通处理!